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從影響股價的因子,決定投資週期


股票投資的過程,常常有人問我:老師,這個股票EPS有10元,200元跌到120元,本益比才12倍,實在很便宜,跌夠了嗎?我可以買嗎?老師,生技股很多都沒有賺錢,它是在漲什麼?還可以買嗎?














上周二的盤勢討論會,我特地將這張表拿出來,解釋股價上漲背後的原因,主要來自

「整體政經局勢」、「公司營運」、「股價買賣供需」與「消息預期心理」等四大面向。


大致上,愈往圖左上方,代表中長線因素,而愈往圖右下方,就代表愈短線的因素。


什麼意思呢?

整體政經情勢、公司營運這兩個面向,雖然未必會讓短線上的股價立即大漲、大跌,但拉長時間來看,全球經濟狀況會影響台股,而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擁有優勢,能夠擁有產品的訂價權,保持毛利率,甚至拓展市占,這些才是能夠讓一家公司股價長期上漲的主要原因,例如2010年的宏達電能夠從不到300元,翻漲到1300元;以及80元起漲的上銀,最後飆漲到400元,都是因為整體經濟情勢穩定,公司獲利數字亮眼。

而股價買賣供需、消息預期心理這兩個面向,則是短線上立即影響股價上漲或下跌的因子。所以我們一般會關注三大法人買賣超的資訊,像2012年11月23日開始上漲以來的波段,法人不斷買進奇美電與友達兩檔面板股,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就讓奇美電由12元上漲至17元,漲幅將近五成之多。若從財報數字來看,只能預期虧損不再擴大,而還沒見到真正獲利的財報數字。消息預期心理更是在股票投資過程中,非常具有短期影響的因子,例如證所稅的議題,在2012年4月提出後,投資市場立即反應投資股票要多增加稅金的預期心理,所以不論法人或散戶,皆認為對股價不利上漲,買方開始保守後,台股指數就從8100點一路下跌到6月的6857點才止住,短短三個月時間,造成指數千點的跌幅,儘管證所稅還沒實施,但對投資的影響卻立即反應在股價上。

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當你要投資股票時,不妨先問問自己,我的投資選擇是由公司營運的價值來決定,或是短期的消息與買賣力道決定。如果是前者,那麼在資金的安排上,不妨以年度做為規劃的基礎,再細切為4個季度,選擇本益比回到10倍上下的時機與個股慢慢布局,等市場上漲。反之,若是喜歡享受短期股價的奔馳感,那麼消息與法人買賣力道的追蹤才會是主要關鍵要因,那麼我們對待資金,就不妨以季度做為進出的基準,有熱烈行情或消息時,短線投資一個月到三個月,獲利後,等待下次機會的到來,那麼除了可參與上漲的獲利,更可避免盤整時的無奈。我們常聽到股市老手說,一年只要做二波段,也就是這兩種模式的不同詮釋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